首 页
规章制度
本会动态
道教教义
教风建设
道门生活
公益慈善
宫观分布
人员查询
 
 
  • 香港国际道教协会总部
  • 香港国际道教协会分部
  • 香港华夏国际道教联合会总部
 
 
 
 
您的位置:首 页 > 道门生活
 
 
2013年首期道教中青年骨干培训班随笔

6月2日,我前往中国道教学院报到,参加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香港蓬瀛仙馆、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2013年首期道教中青年骨干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是中国道教学院新校舍正式启用之后开办的首期培训班,有特殊意义。就我个人来讲,过去没有在中国道教学院进修过,此次能成为四川省的三位学员之一,能和这么多老修行一起学习交流,心情很激动,同时也特别珍惜此次机会。

6月3日上午,全体学员参加了开学典礼。下午任会长作了首场开示,谈了道文化对社会及社会主义的理解。

随后的课程安排很丰富,如丁常云副会长讲解道教戒律,孟至岭副秘书长讲解《南华经》、道教古建筑常识,尹志华博士讲解《周易》、道教义理,周高德道长讲解《道德经》主旨,崔理明道长介绍《道藏》,于崇哲道长讲解道教神性,郭硕知老师介绍世界主要宗教与宗教对话等等。

丁常云副会长关于道教戒律的这堂课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指出当代道教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核心信仰建设问题。当今道教界存在信仰淡薄、人才流失等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道教以道为根本信仰,宗教不是哲学,把道教打造成哲学体系并不能救道教。二是戒律建设问题。加强自身建设,就是戒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对戒律经典的研读、缺乏戒律修持的提升、缺乏戒律建设的意识。重形式不重内涵,重世俗不重修持,是现今道门修持的真实情况。信仰修持的薄弱导致抵御物质社会能力的脆弱,因而教化世人、化世导俗能力严重缺乏,道教的信仰不能得到大规模普及和宣传。三是人才培养问题。有了人才能谈到人才培养一事,其中又有学院制培养与传统的师徒传授两种方式,二者应该结合起来,不能偏废。

于崇哲道长所讲的道教神性刍论这堂课也引发了学员关于加强道教神仙信仰的热烈讨论。于道长指出道教应该整合、统一教义来更好地导正舆论,以免分歧。他也指出目前存在的道教哲学化现象。于道长还归纳了道教思想中的三要素:老子之道为教理基础;易之道为阴阳基础;神仙(神性)之道为教义基础。他对如何正确认识神性,且在神性基础上坚定对道的信仰提出两项办法:一是修炼内功,如深入经藏,从心底萌发并坚定对神的信仰;二是做好外功,如庄严道场,使之内外有别、营造基础学习氛围、认真做功课经忏等。

7月10-20日,培训班学员赴香港学习参访。我们一到深圳机场就有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中心主任樊智伟先生、干事范淑娟小姐等迎接。乘坐大巴直奔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安排好住宿后,至大学本部参加了欢迎晚宴。

第二天就开始了在香港的学习生活。第一堂课由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系的富萍萍教授主讲现代管理学,她为我们介绍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目标,以及领导理论的演变过程等。在课堂上大家踊跃提问,富教授将道家思想与现代管理学相结合,以提高道观的管理效果、弘扬道教文化为目标,对我们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任伯江教授为我们讲授了口语传意和表达技巧,大大提高了大家表达沟通的能力。课堂上,大家和任教授互动热烈,并不时被请上讲台训练即兴演讲。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黎志添教授为我们介绍了香港宗教的大致状况。他认为,在香港,西方科学与现代化思想并没有把中国传统宗教淘汰,各种宗教仍然存在并兴盛;香港特区政府站在宗教自由与公共利益保障的立场对待宗教活动,没有从意识形态看待宗教的存在;回归后道教在香港得到了较大发展。

在港期间,学员们参观了香港道教学院、香港道教联合会、青松观、啬色园、蓬瀛仙馆、圆玄学院、黄大仙祠、香港佛光道场,了解了这些宗教组织和场所的运作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行政运作和社会服务、弘道工作。大家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宗教组织和场所对现代科技的运用,以及他们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进行网站宣传、开设道教电视台、道教文化数据库、出版社等等。此外,这些宫观组织建设严密而科学,各部门各司其职,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有良好的环保理念和突出的公益性质,服务社会意识强,起步早,很多宫观都开设有中药局、安老院、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这些所见所闻,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短短10天很快过去了,7月19日下午,培训班结业典礼在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大礼堂举行。丁常云副会长、香港道教联合会梁德华主席、香港蓬瀛仙馆周自达副理事长分别致辞,并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正如丁常云副会长在致辞中所讲,为改变道教人才匮乏、基础薄弱的劣势,为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的管道、提高道教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举办了这次培训班。学员是来自全国各地道观的精英骨干,肩负着振兴发展道教的历史重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如没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性的转化,怎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并化俗导世?又怎能吸引年轻才俊来为道教奉献终身?我们道教界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为道教发展提早谋划,这是道教赋予新时代道长们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通过本次学习我的最大收获和感悟。

 


 
 
 
 
 
 
Copyright © 2018-2020 PbootCMS All Rights Reserved. TX网络技术安全团队开发维护 港ICP备12028237号